1. 器材防水: 手机拍摄请务必使用专业防水壳(非普通塑料袋),相机需配合专用水下壳,并做好每次使用前的密封检查。
2. 镜头防雾: 建议在壳内放入防雾棉片或提前预冷设备,防止温差起雾影响清晰度。
3. 设置相机参数: 光线充足时可调高快门速度(1/500s以上),保持画面锐利;水下建议使用广角或鱼眼镜头,能更好拍出空间感。
1. 拍摄时间段: 建议在上午10点-下午2点拍摄,光线角度好、穿透力强。
2. 顺光优先: 水下拍摄顺光角度可以减少阴影,让肤色更自然。
3. 控制距离: 被摄体和镜头之间的距离越短,水中颗粒干扰越少、清晰度越高。
4. 补光设备: 若条件允许,可加装水下LED补光灯,提升明暗层次。
1. 拍“飘逸感”: 水下最美的瞬间就是“漂浮”,可引导模特轻轻跃起+慢慢下沉,形成飘动的发丝和裙摆。
2. 多拍剪影: 逆光拍摄剪影,人物动作配合腿部舒展,能轻松拍出高氛围感。
3. 避免呆滞表情: 水下拍摄时表情容易僵硬,建议“提前憋气+放松”,并多尝试闭眼、仰头等姿势营造情绪氛围。
4. 互动镜头: 手指触碰水面、水下泡泡、手势语言,都是增加画面故事感的好方法。
1. 对角线构图: 主体人物倾斜安排在画面对角线方向,会有更强的动态张力。
2. 上下分层构图: 拍水面时可尝试一半水下一半水上(Split Shot),层次更丰富。
3. 背景简洁为王: 尽量选择清澈无杂物的水域,背景干净才不抢主体。
4. 善用泡泡线条: 拍摄呼气产生的气泡、裙摆飘动形成的曲线,都是天然的“构图引导线”。
1. 修正色偏: 水下常常偏蓝/偏绿,可通过 Lightroom 或 Snapseed 手动增加红色/暖色调。
2. 增加对比与清晰度: 提高局部细节、提升整体通透感。
3. 裁剪构图优化: 二次构图可让原本偏移的主体更聚焦。
4. 局部提亮人物面部: 让主角“从水里跳出来”,增强视觉冲击力。
设备到位 + 光线顺利 + 构图简单 + 姿势自然 + 后期提色 = 出片!
建议首次拍摄可从泳池练习开始,熟悉设备 + 练习构图,再挑战开放水域(海边、泻湖)。
水下拍摄比想象中简单,也比想象中累,但只要掌握这些技巧,绝对能拍出朋友圈9宫格“封神级大片”。